中国 “芯”锐50强:滴翠智能上榜初创公司及市场融资发展

2023-03-28 15:22:17

第五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上,全球服务机构毕马威发布了“2022中国芯科技新锐企业50榜单”,榜单聚焦芯片行业,结合互联网、半导体材料、数字化系统、物联网、大数据人工智能、无人机和无人驾驶等领域,展现国内高成长型初创企业在产品模式创新、市场投资等综合领域取得的创“芯”突破进展。本文将选取榜单中的部分代表性企业加以详述,本次上榜的完整企业名单详见文末。

1.埃瓦科技

成立于2018年的埃瓦科技是一家聚焦芯片设计和视觉算法的高新技术企业。公司以“3D AI视觉,赋能智慧终端”为发展使命,专注于追萤® 3D AI处理器及其消费级/工业级3D视觉模组和解决方案的自主研发设计,以3DAI视觉赋能智能门锁门禁、机器人、智能硬件、刷脸支付等智能终端和人工智能场景落地。

早在2021年,埃瓦科技已完成数亿元A 轮融资,由中科创星领头,拓金资本、瀚漾投资跟投,老股东鼎青投资继续追投。据悉,该笔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追萤Ai3芯片系列产品的量产和商业化落地,以及新一代高性能3D AI芯片Ai5和Ai1的研发。

埃瓦科技自研的追萤®系列3D AI芯片,是基于埃瓦自主知识产权异构架构的新一代AI边缘推理处理器,具备领先于终端领域的高效智能处理、分析和低功耗管理功能。公司的3D视觉技术,可在50毫米基线下测量0.2米到6米范围内深度信息,以帮助终端产品更好感知和理解复杂环境。埃瓦自主研发的AI算法支持多个主流框架模型,可适应不同场景的计算需求。埃瓦还打造了3D人脸识别模组和深度相机等产品,可快速准确获取目标的三维信息,适用于中远距离人机交互、物体识别、空间建模、避障导航等,进而应用于商用机器人、扫地机、AR/VR等智能场景。

埃瓦科技还可为用户提供3D人脸识别和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及服务,这也为刷脸支付、非接触式交互终端等场景提供了更多创新使用形式。对于其自研的3D视觉AI芯片,公司创始人、CEO王赟将其形象称之为《三体》故事中降维武器“二向箔”的对立面,正如“二向箔”可将三维空间变成一幅平面的画,由埃瓦打造的芯片则是二维平面画面转为三维空间的“技术通道”。对于埃瓦名字的由来和未来发展,王赟进一步表示,“埃就是指AI,即为人工智能,同时埃也是10的负十次方米,是光谱的计量单位,这些象征埃瓦科技是一个‘硬科技’且‘高科技’的企业;同时,瓦也有多重含义,比如工业代表的奠基人瓦特与瓦力机器人,代表公司要做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并踏上第四代工业革命的浪潮。”

2.滴翠智能

滴翠智能(全称滴翠智能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)成立于2018年,以“赋予植物数字生命”为企业愿景,专注于AI+IoT领域,以AI、物联网、大数据技术赋能农、林,提供PaaS、SaaS平台服务。旗下的翠灵系列产品,可通过LoRa芯片和网关赋能传统电控设备,链接各类电控设备,并通过SaaS、PaaS平台提供软件服务。

此外,滴翠还打造了集土壤、水质、空气、植被、灌溉等生态数据采集、人工智能监测管理、远程设备控制为一体化的整体智能系统,是集成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,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农林生态监测管理解决方案标兵。目前,滴翠智能已完成千万级人民币 Pre-A 轮融资,由万漉基金投资。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推进产品研发、市场拓展及销售团队扩张。

滴翠打造的AIOT智能硬件+软件定制解决方案,覆盖乡镇数字化升级、智慧农业、智慧园林和其它技术支持等领域。为推进乡镇数字化所开发的政务物联网数字化端口,可通过现场采集环境数据,并经平台分析、处理,实现智能化控制,减少量化劳动力及相关投入,提高生产效率,进而实现村镇农业智能化、精准化和科学管理化,帮助农民增收、精准扶贫。

滴翠的智慧农业系统涵盖图像植物标记、智慧农场养殖、农业方案整合等数据感知和采集功能。其构建的智慧园林系统拥有生态控制、景观控制、安全防护和智能私人助理四大功能,可通过AI智能算法实现园区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,实现人流监控、报警、卡口、停车场、出入口、防火等系统的整合,降低维护时间和人员成本。其还打造了翠灵AI APP,以智能AI联动生物科技,为自然新增一抹创新力量。

3.光鉴科技

光鉴科技成立于2018年,是一家专注于3D视觉技术研发的高科技公司,目前已经拥有近300项专利,首创地将世界上前沿纳米光学技术应用于3D视觉领域。光鉴依托人工智能算法,打造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栈式3D视觉解决方案,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支付、物流、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。

图:光鉴科技-屏下3D结构光效果示意图

光鉴科技还致力于赋能3D视觉技术,使其大规模应用于智能终端、AR/VR、AIoT等多个领域,推动3D视觉技术在各行业的创新型发展,实现用3D视觉创造新维度。创立至今,光鉴科技已完成四轮融资,获得了来自北极光、双湖资本和软银中国等多家一线基金的多轮投资,估值超过10亿元。

光鉴科技以纳米光子芯片、软核深度重建算法、调制TOF系统和3D感知应用算法等为核心技术,其自主研发的波前调制器Wave-Front Processor (WFP)是全球首个量产消费级纳米光子芯片,可在亚波长尺度实现对光场的调制。企业独创的mToF (modulated ToF)方案可提供全栈式ToF解决方案及服务,旨在解决ToF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面临的难题,实现深度增强与超分辨率功能,将人工智能算法与mToF独特的光场调制相结合。

光鉴还打造了屏下3D结构光方案、Aurora300/500/700/900结构光深度相机和Stellar400/600mipi深度相机等旗下产品。其屏下3D结构光方案可将散斑能量密度提高10倍以上,实现点阵和泛光投影合二为一。Aurora900结构光深度相机搭载了高性能深度计算芯片和ISP,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彩色、红外和深度图像的输出。在摄像头内部集成了加密芯片,可防止图像数据被篡改。在过去一年中,光鉴参与了中兴手机全球首发屏下3D结构光技术的打造,并发布了全球首款长波长3D视觉发射端模组,并将于未来继续专注于视觉感知,为“使机器看懂人类世界”而持续努力。

4.犀灵视觉

犀灵视觉成立于2020年,以“给AI装上慧眼,为人类带来无限视界”为发展愿景,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全新一代智能视觉传感器的高科技芯片公司,目前已在中国北京、上海、成都和英国等城市设立办公及研发中心。企业产品专注于边缘处理应用,解决方案覆盖从2D到3D的多类使用场景。

早在成立一年后,犀灵视觉便完成了数千万元首轮融资,由亦庄国投领投,中信建投资本跟投。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公司首颗基于全新像素级运算技术(In-Pixel Computation)的智能视觉传感器的量产、团队扩大以及下一代Pixel(感知技术)和Core(运算平台)的研发储备。

犀灵的主要产品是智能视觉传感器 (Intelligent Vision Sensor / IVS)。通过在图像传感器上增加AI运算功能,传感器可在捕获图像同时具备进行边缘AI处理的能力,这可以大大减少数据传输时间,减轻后端芯片及云端运算压力,使视觉应用更低延时和低功耗。

犀灵致力于将AI智能产品应用于智能监控、AR/VR、无人驾驶、IOT、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多个行业范畴,并表示将于2023年2季度推出更多量产产品。犀灵视觉CEO冉亮表示,犀灵视觉的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盈亏平衡。

5.星逻智能

星逻智能成立于2017年,是国内首家出口海外的无人机自动化供应商。企业已研发适应全场景的无人机充电机库与自动驾驶系统,可兼容多款行业无人机机型,产品销售至阿里等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,并成功应用于智慧城市、电网巡检、安防应急、红蓝藻巡检、光伏巡检、偷渔识别等场景,致力于为行业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基于无人机库、无人机机场,实现无人机自动充电、自动调度、自主飞行、自动采集和自动分析功能的无人机电力巡检系统方案及服务。

此前,星逻智能已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++轮融资,融资由元禾控股领投,中关村发展集团启航创新投资基金与远瞻资本持续跟投。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完善公司“祺云低空AI算法商城”等方面。

星逻智能旗下无人机赋能产品,囊括SkyCab天斗系统、Ground系列地面站产品、UltraHive无人机机库、SkyScou祺云系统和行业应用AI软件,使用场景主要面向TOB行业用户。星逻打造的一系列行业解决方案,覆盖了智慧城市、能源行业、环境治理、智慧警务等多重场景,其打造的SKYSYS无人机园区巡检解决方案可实现自主无人机巡检,并提高了无人机高频次出动能力。

星逻的无人机交通巡检自动化解决方案,适用于多种交通场景,可点对点直达,降低警车、警员等人员成本投入,提升巡检效率。公司的SkyScout®祺云无人机综合操作系统具有WEB端与PAD端,可支持、划定并下发巡检任务,由中心管理人员远程控制无人机与机库,更便捷快速地查看作业情况。现场人员则可用PAD端手动接管无人机,满足实时作业要求。公司自研的AI识别功能,大幅提高了无人机巡检质量,赋能各行业生态。

附:毕马威发布2022中国芯片新锐50强榜单 完整名单(排名不分先后)

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前途科技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;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前途科技立场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更多新闻资讯

滴翠智能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
总部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518号14栋楼-402室

数字农业软硬件智能装备提供商/高端农业传感器、网关、通信模组等产品一站式采购供应商

* LoRa®️ 标志和logo是Semtech Corporation 的注册商标

沪ICP备18045939号-1

服务热线

400-615-0930